首页

调教小刚

时间:2025-05-24 14:13:22 作者:“AI+就业”新玩法 长沙为毕业生解锁求职新方式 浏览量:19559

  中新社福建连城8月6日电 题:两岸青少年棒球赛场内外的情缘与情谊

  作者 叶秋云 张金川

  “他是我在大陆认识的第一个朋友。”8月6日,在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的球场边,从台湾桃园前来参赛的赖杰旭介绍了来自大陆的“守护天使”。

8月6日,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开幕。图为台东红叶小学棒球队队员上场前一起加油。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当天,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邀请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开幕。8支两岸青少年棒球队同场竞技的同时,参与此次活动特别推出的“守护天使”小游戏。

  游戏中,两岸小选手以球为媒,互为“守护天使”,每日均有一个小任务,送一瓶水或递一张纸等,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

  赖杰旭今年12岁,他的“守护天使”是来自福州市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同龄小朋友陈俊熙。在之前的欢迎晚宴上,二人在同一桌用餐时互相认识。

  “很多菜是我在台湾没有见过的,我问他,他都会跟我介绍。”赖杰旭说。陈俊熙也表示,赛后会和这位台湾小伙伴多多接触,“希望我们都可以拿到好的名次”。

  赛场上,小选手们挥汗如雨,连城县实验小学棒球队的台湾教练林易增十分激动。曾是台湾老“球星”的他已过六旬,来到连城县实验小学执教棒球将近一年时间。他表示,过往的荣誉是过去的事,现在要好好培育大陆这边的中小学生。

  连城县实验小学棒球队队员陈仕博是台湾教练吕金霖和林易增的学生。两位教练的辛苦,他看在眼里,“这次比赛希望能保二争一,争取把第一留在连城”。

图为连城县实验小学棒球队队员正在比赛。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台湾参赛队伍之间的默契和热情,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陈仕博感慨道。

  赛场内,比赛胶着;赛场外,观赛者热血沸腾。从小爱打棒球的台胞观众刘奕丰,分享了他与妻子相遇的故事。他在台湾看棒球比赛时认识了他的妻子,结婚时还举办了一场以棒球运动为主题的婚礼。

  刘奕丰2018年“登陆”发展。在龙岩工作期间,他认识了从事棒球产业的台商、种植台湾高山茶的台农等,时不时就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打棒球、喝茶,畅聊两岸渊源、事业发展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只打垒球。”看着球场上正在比赛的小朋友们,刘奕丰表示,棒垒球作为两岸交流融合的桥梁,将延展出无限的可能。

  目前,连城县依靠小棒球“垒”出大产业,成为小有名气的“棒球小镇”,向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迈进。在龙岩市台办主任曾佑繁看来,连城县建设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有人缘优势、产业支撑以及棒垒球运动发展和两岸交流的基础。

图为台东红叶小学棒球队队员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截至目前,连城县先后举办两岸棒球交流活动26场次,成为参与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最为广泛的县份之一。其中,共有31支台湾青少年棒球队(慢速垒球队)850多人次来连城县比赛交流;连城县共派出6支棒球队150多人次赴台参赛。

  台东县县长饶庆铃表示,希望透过两岸的棒球交流,让两岸的年轻伙伴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展。(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水利部:广东、江西共3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在这次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机制、制度成为关键词:“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水沙调节机制”……

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最热时段还未到来

电子单证册实现全球ATA单证册电子数据的实时交互,最大限度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为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支持。

音乐剧《爱情神话》在上海首演 “名场面”再现城市烟火气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再次提高,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围绕扩大大豆油料,推出扶持大豆生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等政策“组合拳”;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扩大绿色高产高效项目资金规模达32亿元,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安排资金9亿元支持东北、黄淮海、西北玉米主产区的19个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累计下拨37.1亿元资金支持灾区抗灾救灾,下拨24亿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促壮苗稳长、促单产提升。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13.1亿亩。

调通道、增厕所……故宫加大服务力度应对暑期高峰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及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反映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为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发现、防范、制止和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美科学家联手揭谜:现代鸟类起源可追溯至恐龙时代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前期“桃李春风”,后期“江湖夜雨”。但是不管“大江东去”,还是“明月几时有”,惬意欢喜还是磨难坎坷,苏轼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至难”和“至远”,在苏轼心中是辨证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